“大雪”节气过后,北方的寒冷又上了一个层次,随着气温越来越低,北方夜里的温度已经跌到0°以下,我们人类为了抵挡寒冷可以穿上棉衣,那我们的爱车呢?
在冬季的低温环境中会对发动机造成很大的伤害,机油往往会变得黏稠,这导致机油流动性降低,并妨碍油路的正常平稳流动。特别是一些质量差的机油甚至变成半固态,几乎完全停止流动。所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更多的机油流入发动机的时间消耗。
理想的机油***能在引擎全速运转时和高温下保持粘稠度、不分解,在寒冷的天气时易于流动、不凝结,所以在冬季,发动机油的粘度指数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机油粘度是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,它基本由基础油和添加的粘度改善剂共同决定。目前,国内机油厂商基本沿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(SAE)标准,也就是我们通常在各种油桶外看到的0W-40,5W-30,10W-40等这些标识。
SAE润滑油粘度分类的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:0W、5W、10W、15W、20W、25W,符号W代表冬季,W前的数字越小,其低温粘度越小,低温流动性越好,适用的***气温越低。
而后面的20/30/40就是高温运动粘度,这个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动机设计要求来选择,一般日韩系车型使用0W-20/5W-30机油粘度比较多,德系车使用5W-30/5W-40/0W-40的比较多。
其实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,我们选择机油都是看粘度级别是不是符合当地气温条件,只要符合就可以用。我们选择机油粘度的时候主要是看两点,一是机油的低温流动性,二是高温运动粘度。机油粘度前面的5W/10W代表的就是低温流动性,W前面数字越低,低温流动性越好。